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党建工作 教研教改 信息公开 德润校园 教师发展 家校心桥 平安校园
你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教研教改 > 教育随笔
让青春在三尺讲台闪光 ——《我的教育我的爱》阅读反思
作者:赵秀清  时间:2022-05-23  来源:教师发展部

  “当老师成为学生的幸运,当学生成为老师的骄傲。这是人生何等壮美的际遇,欢畅的华章。”翻开书,读到这句话时便深深吸引了我。我想,这应该是一位非常有文采、有情怀的语文老师笔下的文字吧。接着往后读,我发现这不仅是一位语文老师、更是一位音乐老师、还是一位数学老师,是我们这本书的作者—郑金丛老师。面对这三个跨度如此之大的学科,竟然是同一位老师任教。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,面对跨度如此大的学科,自己能不能做到?对此,我对郑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。于是,随着郑老师的脚步,在这本书中我边读也边在反思自己的成长。

  接下来我主要从理想班主任的模样、理想教师的模样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成长感受。

  作为班主任,郑老师说:“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另一个更好地自己”。读到这里,我想到了我所带班级的孩子—小马同学。他特别调皮,整天在班里有说不完的话,课下不爱写作业,在外面经常玩到不回家,是特别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,以至于父母也拿他没办法。期末考试结束,他爸因为他的语文没有考好而重重的打了他。一天晚上,他突然给我发消息说想和我聊聊,收到这条消息,我非常吃惊,没想到这一聊就是一个小时。之前那么皮的一个孩子,拿起电话竟然泣不成声。他和我说了的哭的原因,我以为他又要离家出走(因为青春期,血气方刚,上次因为和父亲闹矛盾跑出去三天没回家),我很担心他。结果他说在自己的卧室,反而哭着问我:老师,你说我的语文怎么才能学好?我不是和我爸赌气,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做了。那一刻,我觉得这个孩子表面上调皮,内心却和平时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。可能他以后还是会克制不住自己,但那一刻,他那颗迫切想要改变的内心足以打动我很久、很久。

  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,我从来不会奢求每位学生都会记住自己,互相陪伴走过一段美好的人生之路便足矣。但是总有一些师生情时时触动着自己。这是我工作的第五年,刚好带完一届毕业班。他们上了高中,虽不常见,但总会用自己的方式在这里留下了一份份牵挂:

  老师我很想你,我特别想去看看你,但是我去不了了。

  自从来到这个学校,就没有和初中的朋友联系过,因为没有太多时间,我只想陪陪我妈,每次回来都觉得她老了好多,她的身体有毛病,一到冬天就疼。这都是她为了给我和妹妹一个好环境打拼十几年累的毛病。

  看着妈妈的白发渐渐多了,我发誓以后不管我的日子好不好过,我都让爸妈过好。老师,我真的很想你,你给我写的信,我每天都看,我好想去看看你。明年爸爸妈妈就离开东营了,他们去郑州挣钱了,要把东营的房子买了。以后就不再回来了。至于我,一放假就找个地方住,妈妈1个月会来看我一次。这样我挺知足了。

  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见你一面,老师当时我记得我在作文里总是说来多看看老师你。没想到作为您一个教了整个初中的学生,连这点都做不到。我刚看了看老师你的朋友圈,好多同学都想你了去看你了,我很羡慕他们,我觉得老师也想我了吧。

  老师我不会把你忘记,你教育我的画面我还记忆犹新。老师有空我一定去看看你,看看我们可爱的班主任!

  这是小李同学的一段留言。他在初中时期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,在学校想通过捣蛋来引起老师们的关注。在家他和父亲很少沟通,也想通过自己的“叛逆”来渴望得到关爱。八年级时,调皮的他像是换了个人,开始努力学习。通过不懈沟通,他和父亲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,整个人变得更积极向上起来。看到他初中毕业后发给我的这段文字,感慨颇多。对老师来说,成功的教育或许不只是学生取得了多么优异的成绩,更多的是在我们共同走过的这段旅程中,他们开始理解父母的不易、懂得感恩,一步步不断地在成长、进步,这或许就是做班主任在面对琐碎工作中的一些幸福吧。正如郑老师所说:做个优秀的管理者—胆大心细,用脑尽责。辛勤耕作,运筹帷幄。调兵遣将,永不退缩。这种幸福的瞬间不易出现,但因为自己的用心,这样的幸福瞬间一出现便是永恒。

  关于理想的教师。书中在说到磨课时:他人都是旁观,自己才是课堂灵魂的主宰;这一课无论在你看来多么“钻之弥坚”,你也是钻的最深的那一个;大家的建议可以吸纳和参考,但必须要听从自己心灵感悟的真切呼唤;只有自己脑子里唱出来的教学智慧,才有可能成为课堂上最动人的光环。读到这里,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公开课。还记得我讲《壶口瀑布》一课时,宋校长点评说:“听完你的课,我没有感觉到你对这篇文章的一点点喜欢。”那个场景我至今印象深刻。是啊,如果一位老师连自己所讲这节课的内容都不喜欢,学生又如何能提起兴趣呢?我决定让自己沉浸式的去备课、讲课,享受其中。在准备《昆明的雨》这一课时,只有两天的准备时间。我拿到课题时我并没有先去网上搜集任何资料,也没有看教参。第一天我只是读课文,从默读到出声有感情地读再到边读脑海中慢慢浮现出了书中的画面,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11:30,那一晚我虽然没有进行任何的教学设计,但是我感觉外面好像真的下着雨,而我读着书中的文字:牛肝菌和肝一样滑、嫩、鲜、香。好像真的感受到了菌子的香味。接着,我便有了以下灵感:通过一句“我想念昆明的雨”不同的重读方式串起本节课的教学。首先通过重读“昆明的雨”,了解昆明的人、事、景,最后重读“我想念”,由人、事、景上升到情感。那次虽然是一次模拟讲课,但是自己整个过程忘记了时间、忘记了疲惫,只是沉浸其中。也是那次讲课,启发了我语文教学的新思想,青春语文的王君老师主张“一字立骨”,我想我在讲课文时能不能也可以通过“一个字、一句话、一个标点、一个事物”贯穿课堂始终,撑起教学的骨架。随后我在参加青年骨干教师评选时,抽到一个课题叫做《好的故事》,我用同样的方法,找到串起文本的“那条船”,梦由船上开始,也从船上结束,到最后的板书设计,层层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,在课堂中我找到了那种与生共舞的感觉,去面对自己最真实的存在、最真实的课堂。我想,这大概就是郑老师所说的“我喜欢,我愿意,我沉迷,我享受”吧。

 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,每个人不是单枪匹马独自为战的。郑老师在书中说:“不断回眸自己的教学实践,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。”是啊,我们要一边学习,一边反思。向师傅学习、向书本学习。入职之初,我便有了第一个师傅——张艾老师,直到今天每次我的公开课,一半的功劳都不离开她。慢慢地向整个语文组的老师学习,后来向学校里每位优秀的老师学习,随着学校与其他学校及开发区教研室的联系日益密切,我又有了很多可以学习的师傅。比如,帮我磨课的陈老师。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次讲课,晚上临近12:00,他还在帮我改课件。由于时间太晚,我并没有把最终稿发给他,怕耽误他休息。结果,第二天早上6:00多他就给我发消息问我:“改的怎么样了,为什么不把最后一稿发给我?该问就得问,才能把课打磨好。”当时,我特别感动,突然感觉自己的这点努力与身边优秀的人比起来真是太微不足道了,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做好呢?

  如书中所讲,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要不断重新认识自己、辨析自己、审视自己,既要有一种永不服输的进取意识,又要有一种从不模仿任何人的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。所以,我们趁年轻,努力让青春在三尺讲台上闪光!

  在书的最后,郑老师总结了她理想的课堂、理想的班主任、理想的教师的模样。我想,在一步步的努力中我也在慢慢看到自己理想的模样。在课堂中与生共舞,面对自己最真实的存在。在班级管理中,与学生亦师亦友,以爱育爱,与学生共成长。

  虽然我没有郑老师这样的高度,自己理想的模样也不易实现,但这些就像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光,在面对一切坎坷、不如意时,这是我不放弃的动力,是一直激励着我前行的力量。那么,这辈子,做个爱满心头、情动晨夕的老师,足矣!

相关信息
    无相关信息